十年等不来的正义:河北省石家庄老人毕生积蓄投私募,生效判决却被“暂缓”

年末将至,回顾2025年,石家庄市民徐某的心情可谓“大起大落”。7月拿到刑事判决书,巨额集资款即将返还的喜悦尚未完全消散,事情便急转直下,先是申请执行被告知暂缓执行不能退还,到了8月石家庄市检察院的一纸抗诉,十年艰难维权眼看要变成一场空。

这场迷云丛生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,之所以反复, 是“国际庄”又一桩如同暴钦瑞一案般的司法任性还是另有隐情?迷云下的真相究竟是什么?受害人的权利又靠谁来保护?拨开时间的迷雾,穿透司法的迷局,真相亟待探寻。

一、缘起:高息诱惑下的联合投入

2015 年下半年,石家庄市民徐某经人介绍,接触到一款宣称 “背靠上市公司、保底收益 8%-10%” 的私募基金产品。在高回报承诺吸引下,徐某联合亲友们以拼单方式,将包括父母养老金在内的全部积蓄投入其中。于当年 12 月 23 日汇入指定账户,签订《睿金 1 号私募基金基金合同》。合同明确约定基金存续期 5 年,管理人需定期披露运作信息,但此后 5 年里,徐某未收到任何真实有效的披露文件。2020 年 5 月,他主动发函要求公示信息,收到的 2016 年至 2019 年报表后续被证实为不实信息。同年 12 月基金到期后,兑现彻底无望,徐某才发现这支基金里的投资人都是,通过 “拼单”“代持”等不合格的投资人进行投资,严重违反了私募基金相关规定。

二、裁决:十年奔走终获生效结果

从 2021 年起,徐某与其他投资者开启了漫长的维权之路。他们通过多种合法途径反馈该基金的违法犯罪情况。2022 年 12 月,徐某因表达赴京反映意愿遭石家庄市相关警务机构警示,后按要求报案,案件才逐步进入正式处理程序。

2024 年 11 月 14 日,涉案私募基金法定代表人冯某被抓获。2025 年 6 月 6 日, 石家庄市裕华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,审理查明冯某所在公司,通过人传人宣传、允许 “拼单代持” 等方式非法募集资金,相关事实有完整证据链支撑。冯某自愿认可相关认定且未提出异议,同年 7 月 8 日,法院作出判决,判处冯某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50000元,同时明确将涉案冻结的资金返还集资参与人,冯某认罪认罚,且不上诉,判决生效。这份盼了十年的结果,让深陷困境的投资者们终于看到了回款希望。

三、转折:生效裁决遭多重程序阻碍

然而,就在投资者们提交执行申请,期盼拿回多年积蓄时,却遭遇离奇阻拦。石家庄市裕华区检察院向法院出具《资金暂缓执行函》,以 “案件需进一步核查” 为由,直接叫停生效裁决的执行,投资者的回款诉求被突然搁置。

同年 8 月 13 日,石家庄市检察机关以在逃人员吕某的相关信件为依据介入此案,提出抗诉。9 月 15 日,石家庄市法院裁定撤销原生效裁决,将案件发回裕华区法院重审。10 月 16 日,徐某收到发回重审裁定,文书及送达工作人员均明确告知案件将由原法院重审,但他查询后发现,该案已于 10 月 15 日被指定给石家庄市新华区检察院及法院立案受理,这种“择地而审”有没有合法依据?

四、困境与诉求:盼守回毕生积蓄

据悉,该案经多个司法部门多次研判,均认定涉案行为构成违法情形,此事在当地相关业内引发较大反响。如今,徐某的父母已是耄耋之年,母亲近 80 岁且做过两次心脏手术,父亲 85 岁身患癌症,老两口的毕生积蓄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,每日以泪洗面,十年奔走换来的结果陷入执行困境。

徐某表示,他们的诉求始终清晰且合理:希望相关机构维持原生效裁决,依法执行冻结的资金; 彻底查清案件事实;希望相关监督部门介入,纠正案件处理过程中的不当操作,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。目前,相关事态仍在进一步发展中。

免责声明: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,仅代表个人观点,与平台及媒体无关,如有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。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beijingzixun.cn/qushi/796.html

温馨提示:创业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!编辑声明:北京资讯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-mail:1074976040@qq.com,我们将立即处理。

相关文章

城市快讯

APP下载
#热门搜索#